成人、青少年及兒童一天所需要的營養素
成人、青少年及兒童一天所需要的營養素:
維生素A
維他命A(VYE-ta- mins),脂溶性,為促進生長與健康的必需因子,一般我們所指的Vitamin
A有兩種來源,動物性來源主要是以視網醇(retinol)及視網醛形式為存在,植物性來源則以β-carotene形式存在。它有使眼睛適應光線之變
化,因此獲得眼睛的維他命之稱,我們不難想像它對眼睛的重要性。由於維他命A為脂溶性物質,因此要小心食用過量,目前有研究顯示,我們可服用含β-
carotene,因為β-胡羅蔔素是一種很安全的維他命A來源,即使過量攝食,也不致引起維他命A過多,而產生毒性。
最近有許多研究都朝向維他命A的防癌潛力研究中,值得注意.....。另外,補充一點,戴隱形眼鏡的人,應該適宜補充維他命A,以利配戴。
功能--
<1>促進牙齒、骨骼正常生長。
<2>保護表皮、黏膜,使細菌不易傷害。
<3>調適適應外界光線的強弱,以降低夜盲症的發生。
<4>調節上皮組織細胞的生長,防制皮膚黏膜乾燥角質化
<5>抑制某些癌症的發生。
<6>增強對傳染病及寄生蟲感染的身體抵抗力。
<7>治療眼球乾燥與結膜炎等疾患。
<8>抗氧化作用,以中和有害的游離基。
<9>加強免疫能力。
攝食不足後遺症--
<1>導致視力障礙,如:夜盲症(night blindness)
<2>皮膚乾燥角質化==>乾眼病(xerophthalmia)
<3>上皮細胞角質化。
<4>淚液分泌不足。
<5>骨骼無法正常生長,牙齒及牙齦受損。
<6>神經緊張、神經衰弱。
<7>攝食不足時會導致抵抗力減低,引發某些癌症。
許多研究顯示皮膚癌、肺癌、喉癌、膀胱癌食道癌都跟維他命A的攝取量大有關係。不過這些研究仍待臨床更進一步的 證實其可靠性。
副作用--<過量攝時>
通常攝取維他命A進入人體後,有90%儲存於人體的肝臟中,過量攝食時,便會導致血液中Vit A 含量大量上升,因而容易導 致皮膚乾燥、頭髮脫落、肝腫大、關節疼痛、
黃疸現象--
所謂(黃疸現象),就是因為胡蘿蔔素(β-carotene)過量而引的,相信大家應該對胡蘿蔔素不陌生才對。
一般維他命A在體內過量囤積時,就會造成中毒。中毒現象又可分為急性中毒及慢性中毒。急性中毒是一次食入大量的維他命A,以致中毒,其症狀有噁心、頭
痛、嘔吐、頭痛、神精易怒等....。而慢性中毒則是經年累月的堆積所致,其臨床症狀有肌肉無力、掉頭髮、食慾不振、骨頭腫痛、暴躁不安.....等。
一般需求量--
首先要說明的是維他命A的計量方式,其單位有以下兩種:
1個 R.E.單位
==>(Retinolequivalents)-稱之為視網醇當量1個 I.U.單位
==>(Internet unit)-稱之為國際單位
ex:1(R.E.)=3.33(I.U. of retinol)=10(I.U. of carotene)
由於,有很多變數牽連到維生素A的需求量,因此很難正確界定出一種標準。這數值很容易就因肝臟中的儲存量,被取
走方式,疾病,腸胃缺陷,甚或種族、人種之不同而異,但基本上大致的範圍是在這附近的。-------
下表以年齡來定義(舉例統計出美國人們一天對維他命A的須求量)-------
維他命A的型式
年齡 RE or mcg of Retinal Amount in Units as Retinal Amount in Units as a Combination of Retinol and Beta-carotene
少年、成年男性 1000 3330 5000
少女、成年女性 800 2665 4000
懷孕中婦女 800 2665 4000
哺乳中的婦女 1200-1300 4000-4330 6000-6500
來源:
動物來源--肝、腎、奶油、蛋黃、牛乳、冰淇淋、魚....
植物來源--蘿蔔、蕃茄、菠菜、包心菜、南瓜、香瓜、杏桃 、甘薯、青江菜、白菜蘿蔔.......等黃綠色蔬菜中
全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40 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00
芥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460 大頭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540
硬甘藍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500 肝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9200
蘆筍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00 紅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2000
奶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300 綠甜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700
乳酪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00 綠蒲公英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650
菠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420
(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A的國際單位量I.U.)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-------
維他命D
包括Vit D2(鈣化麥角固醇)、Vit
D3(鈣化膽固醇),皆可溶於油脂中,不見溶於水,不易受氧化、熱、鹼、所影響。維他命D是最容易產生過量或安全顧慮的維他命,因為它負責從腸道吸收鈣
質,長期且大劑量的使用能導致軟組織的鈣化。一般我們可從適量的陽光照射下獲得,但因現在人忙碌的生活以及生活環境,比較少見到陽光,是故,往往體內維他
命D的含量會缺乏。一些停經後的婦女骨骼中的鈣質較易流失,應補充適量的維他命D以資體內鈣的吸收,防止骨質疏鬆症。
功能:
Ⅰ.吸收鈣和磷。
Ⅱ.幫助骨骼生成,牙齒發育。
Ⅲ.神經、生理所必備。
Ⅳ.幫助維他命A的吸收。
Ⅴ.預防骨質疏鬆症。
Ⅵ.有效於結膜炎的治療。
攝食不足後遺症:
<1>朐僂症(rickets)-->多發生於兒童
<2>軟骨症(osteomalacia)-->成人性劬僂症(adult rickets)
<3>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提高。
<4>蛀牙、骨折。
<5>發育不良,比如:腿呈弓型、O字型、X字型、腕、膝、 踝關節擴大、囟門延遲封閉、肋骨前凸。
<6>急躁、神經性激動。
過量後遺症:<副作用>
<1>高鈣血症(hypercalcemia)
<2>虛弱、柔軟組織鈣化
<3>血壓升高
<4>食慾減退、嘔吐、體重減輕、尿毒
一般需求量(建議量)
..以下所示為供參考用(一天用量記量換算法):
100(I.U.)=2.5(μg) ,mcg為 micrograms of Vitamin D .
下表以年齡來定義(舉例統計出美國人們和加拿大人對維他命D的須求量)-------
以當作大家參考之用(西方人之體格不同東方人,此值僅供參考)。 美國制 美國制 加拿大制 加拿大制
年齡(mcg) Units (mcg) Units
少女、成年女性 5-10 200-400 2.5-5 100-200
少年、成年男性 5-10 200-400 2.5-5 100-200
懷孕中婦女 10 400 5-7.5 200-300
哺乳中的婦女 10 400 5-7.5 200-300
來源:
<1>它可被太陽或紫外光照射在人體的皮膚所產生。
<2>它亦可在自然界中少許的食物中發現。
ex:牛奶、蛋黃、沙丁魚、肝臟、魚子醬、魚肝油、 乳油..中發現
奶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~60 鮪魚罐------------------200~800
蛋黃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40~150 鱈魚肝油---------------8500
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 比目魚肝油------------60000
豬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0 含維生素D之牛奶-----28
(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他命D的國際單位量I.U.)
維他命E
不論是國內外,都曾感受過維他命E所掀起的風潮與震撼,其因不外維他命 E的氧化能力,當維他命E被報導與抗癌、防止老化、預防動脈硬化時,魅力席捲處,民眾又如何沈得住氣不一買為快呢?
國人見此等報章雜誌一出,心動繼而行動者,不記其數,然,是否果真如此,則需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顯示,然後由衛生主管機關推薦一般大眾服用。
維他命E在人類的真正功能,至今尚未完全全盤瞭解,因為缺乏症的早期症狀隨品種而異,所以一般來說,很難由實驗動物決定此種維他命的功能。一般我們對
維他命的瞭解不外是維他命E是一抗氧化劑,能夠保護多重不飽和脂肪酸、脂肪油溶性物質的氧化,普遍存於細胞與膜組織在實驗中,維他命E的缺乏症,在老鼠身
上為不能生殖,在猴子為貧血,在家兔為肌肉退化,在雞為腦軟化,但以上所提皆非人類之缺乏症狀。由長期的臨床,我們可以稍稍提出一些有關維他命E的概論,
其具抗氧化性質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維生素E是一廣泛的名詞,泛指一族脂溶性化合物,它們各具有不同程度的維他命活性,而α-生育醇(tocopherol)為最具活性者。高溫、酸、不影響其穩定性,但在酸敗脂肪、鉛、鐵環境下卻很容易被氧化,另外,以UV照射後會自行分解。
功能:
1.作為抗氧化劑用,且其因為可接受氧,維他命E有助於防止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值被氧化,故可維持cell membrane的完整性。
2.可保護維他命A不受氧化破壞,並加強其作用。
3.維生素E與碘化合物,已證實能預防維生素E缺乏有關的症狀發生。
4.防止血液中的過氧化脂質增多。
5.降低罹患心臟疾病、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。
6.維他命E是一自由基,可加強體內的免疫反應。
7.一些研究報告顯示與房癌、抗老化有關。然未受廣泛證實。
8.防止血小版過度凝集的作用。
9.增進紅血球膜安定及紅血球的合成。
10.減少因空氣污染引起的效應,進而使肺臟的傷害降低。
11維持細胞呼吸。
12.減少老人斑的沈積。
攝食不足後遺症 :
1.溶血性貧血--因為很少量維他命E,會通過胎盤所以初生兒或早產兒血漿中維生素E會偏低,若母體缺乏維他命E,致其不足時會導致幼兒血球容易破裂,而發生貧血,稱之為溶血性貧血,有時還會間接引發黃膽呢!
2.腸胃不適、陽萎、水腫、皮膚病害、肌肉衰弱。
3.慢性脂肪吸收不良。
4.溶血、肌尿酸、平滑肌中褐色素沈澱。
5.膀胱纖維症、血小板增多、掉髮、頭髮乾燥。
6.成年人缺乏維他命E多年後,會顯現紅血球的溶解增加。
7.月經失調、末稍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手腳虛冷、凍傷....等
8.冷感症。
攝食過量:
一些報告中顯示其副作用很不常見,但因其為油溶性維他命,易造成蓄積......,雖其副作用不多見,可是其副作用依然存在,且過量攝食易造成體內大量的蓄積...故應盡量避免長期過量攝食,合宜的量
1.血脂肪過高,血液凝固障礙
2.血清甲狀腺素下降
3.腸胃不適。
4.減低維他命A、K的利用。
5.頭昏、暈眩、噁心、疲勞、....等
一般需求量 :
1毫克 d-α-生育醇=1 α-TE ,我們以(mg α-TE)
計量之,衛生署規定成人之建食量每日為 25~30 mg。
下表以年齡來定義(舉例統計出美國人們和加拿大人對維他命E的須求量)-------
以當作大家參考之用(西方人之體格不同東方人,此值僅供參考)。 美國制 美國制 加拿大制 加拿大制
年齡 (mg of α-TE) Units (mg of α-TE Units
少年、成年男性 10 16.7 6-10 10-16.7
少女、成年女性 8 13 5-7 8.3-11.7
懷孕中婦女 10 16.7 8-9 13-15
哺乳中的婦女 11-12 18-20 9-10 15-16.7
來源:
植物油(玉米、黃豆、葵花子、油菜籽),動物性食物中則少,油脂的維他命E含量又與油脂中生育醇的含量&亞麻油酸之含量增加而增加。
麥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10 橘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24
洋蔥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26 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10
花生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2.0 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.40
奶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40 香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40
蘋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74 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36
豌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6 甜馬鈴薯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00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25 牛排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63
紅蘿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45 椰子油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.30
(每100公克食物中所含維他命E的毫克數)
維生素K
維生素K群包含維生素K1(phylloquinone)、維
生素K2(farnoquinone)、和維生素K3(menadione)等。維生素K1、K2存於自然界中,維生素K1在綠葉裡,維生素K2由細
菌合成,維生素K3為一合成維生素,效能高於維生素K1、K2。
維生素K對熱有抗性,但易為酸、鹼及氧化劑破壞,另外它對光呈現不安定性,故我們在保存時必須將其裝在有色瓶中(暗色系為佳)。
功能 :
1.催化肝合成凝血因子(prothrombin)----->促凝血,加快其速率。
2.將麩胺酸轉化為γ-carboic麩胺酸,參與生化酵素反應。
攝食不足後遺症 :
1.當血液中(prothrombin)及其他凝血因子濃度低下時導致=>Bleeding(出血)。
2.初生兒出血--新生兒在其出生後的第一週,肝中若不能合成(prothrombin),則血液凝固緩慢,因維生素K無法藉由胎盤素
中取得,兼且腸中共生細菌少也無法自行製造,所以要給予維生素K,予以預防,但不可過量,以免引發高膽血紅素症
、黃疸、嬰兒性貧血。
3.膽汁缺乏、膽結石、梗塞性黃疸病。
4.小腸吸收障礙--膽管疾病,腸道症狀。
5.腹瀉--礦物油服用過多致維生素K吸收不良。
6.抗生素服用過多,致腸內細菌不平衡,無法製造維生素K2。
過量 :
造成血栓(thrombosis)。
一般需求量 :
嬰兒--10~20 μg
成人--70~140 μg............源自美國食品營養局(FDA)
維生素K的需要量較不易缺乏,正常人接可由植物性食物
中取得或自身腸管細菌製造。
來源:
請參看下表
白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2 豬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4~0.8
菠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6 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3
紅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1 綠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8
花椰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2 熟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0.4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K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--------#營養成份檢查,檢索表
維生素B1
伴隨著文明的進步,一些病態也就隨之而來,應酬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交際,但你知道嗎?抽煙、喝酒取代了日常飲食之餘,也破壞了人體的基本
恆定性,比方說酒精的攝取即會破壞腸胃道對維他命B1的吸收.....而維他命B1的缺乏便會產生病容的,故吸取一些相關的知識我想這是刻不容緩
的.... ^_^...
性質:
維生素B1即(thiamin),亦稱神經炎素,又稱為抗神經炎因子(antineuritic
factor),它是白色結晶粉末,帶有些微酵母的味道,嘗起來鹹鹹的堅果味且亦溶於水,酸和乾燥態下不易破壞,鹼性和中性環境下煮食,易被破壞。維生素
B1的主要作用型態為硫胺焦磷酸鹽(thiamin pyrophosphate; T P P)
功能:
1.保持正常食慾、消化力和胃張力。
2.保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。
3.維持正常睪丸組織的健全。
4.具有coenzyme作用,促進醣中間物丙酮酸(pyruvate)的(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)成為乙醯CoA(acetyl CoA)
,進入TCA循環。簡言之就是可參與體內的一些生化反應就是啦!
5.降低乳酸於肌肉中的累積量,以避免肌肉無力、全身倦怠、疲勞。
攝食不足後遺症:
1.影響胃、心臟血管及周邊神經系統、肌肉組織。
2.早期症狀--並不具特異性,包括疲倦、缺乏興趣、情緒不穩、易激動、憂鬱害怕發怒、食慾降低體重減輕
3.明顯症狀--頭痛、失眠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、心跳過速、腸胃干擾性。
4.最後形成,乾性腳氣病--感覺腳很重,會有肌肉抽蓄、腳底灼熱趕麻痺感,神經炎症狀發生,肌肉萎縮而瘦弱及多樣貌神經病變。濕性腳氣病--嚴重水腫而掩飾了原有的瘦弱,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因為急性心衰竭而致死。惡性腳氣病。
5.嬰兒腳氣病--通常是因為母親維生素B1攝取不足,導致母乳中所含含量低落,會 造成嬰兒臉色蒼白、顏面水腫、嘔吐、腹痛、痙攣、失聲..等。可能會在幾小時中死亡!!!!!
攝食過量後遺症:
呼吸困難、吞厭困難......
一般需求量:
要決定每個人一天攝食量多寡是很困難的,因為每個人的新陳代謝速率不同,遇有新陳代謝亢進時---甲狀腺機能亢進、運動過度、發燒、孕婦、婦女哺乳期
間,維生素B1的需求量也跟著增加。平常所吃的食物中也有一些相關性,脂肪性、蛋白質較多時,則攝取量可少一些,而醣類較多時,則維生素B1的攝取量就要
增加多些。
下表以年齡來定義
(舉例統計出美國人們和加拿大人對維他命B1的須求量)-------
以當作大家參考之用(西方人之體格不同東方人,此值僅供參考)。
美國制 加拿大制
年齡 (mg) (mg)
少年,成年男性 1.2-1.5 0.8-1.3
少女,成年女性 1-1.1 0.8-0.9
懷孕中婦女 1.5 0.9-1
哺乳中的婦女 1.6 1-1.1
一些參考資料中亦有提到,其建議量為:
嬰兒→0.2~0.5mg/day
男性→1.2~1.4mg/day
女性→1.0mg/day
(哺乳及授乳時)→1.1~1.5mg/day
來源:
廣佈於動植物食物中,但含量不高,體內的腸內菌亦能提供一部份的維他命B1。
下表為一些食物中所含之量.......
全麥麵包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60 牛奶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0
花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0 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50
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60 豌豆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40
麵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10 黃豆粉---------------------770~1100
豬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620~1050 燻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20
白米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30 玉蜀黍粉-------------------410~450
褐米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90 麥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50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1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#
維生素B2
愛美是人的天性,誰不希望自己能有吸引人的皮膚、光滑的臉頰和一雙靈動的眼睛呢?
為何有些人的眼睛常常佈滿血絲、嘴唇乾裂、臉頰長青春痘,有些人卻沒這煩惱呢??大多數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
而引起的。
維生素B2即一般所謂核黃素(riboflavin),它是一種橘黃色結晶性粉末,可溶於水但不溶於乙醚等有機溶劑,其水
溶液為黃綠色螢光,對熱甚安定,但對光甚敏感,特別是紫外線。
功能:
1.生長發育中佔者一重要角色。
2.與蛋白質之間好像有些特殊關係。
3.維持視力有關。
4.在代謝的角色上扮演一相關性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1.口角炎(angular stomattis)--患者嘴唇紅腫發光、口角破裂繼而發生潰爛發炎。
2.舌炎(glossitis)--一些書上所寫症狀為舌面清晰、不脫屑、呈紅紫色或洋紅。
3.脂溢性皮膚炎(seborrheic dermatitis)--書上所載為鼻翼、鼻唇溝壁、眼瞼、耳朵等多處顯現脂溢性皮炎和絲狀贅肉等,鼻黏內溢脂性毛囊角質化。
4.眼睛方面的症狀--眼睛畏光易疲勞、視力模糊、發癢流淚、眼睛酸痛、角膜充血。
攝食過量之副作用:
大量攝食時尿液呈現黃色,一般來說維生素B2副作用不多。
一般需求量:
人體對維生素B2的需求量,因人而異。一般而言,維生素和蛋白質有特殊的關係,因為膳食中的蛋白質如果不夠,雖然有豐富的維生素B2,也不能為組織所
利用。維生素之建食量亦和熱量有關,平均1000 kcal需維生素B2 0.55 mg,比維生素B1稍多,即每人每天飲食中含 1.6 mg
維生素B2便足夠。
來源:
肝臟是最豐富的來源之一,腎臟、心臟亦含有相當可觀的含量,其他如肉類、蛋類、綠葉蔬菜則提供的量不是很多。各種食物所提供的維生素B2可見於下表:
鮮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40 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00
黃豆粉---------------------340 可可亞---------------------390
鮮肝臟--------------------2800 乳酪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00
鮮心臟---------------------900 全脂奶粉-----------------1460
牛肉乾---------------------220 全麥麵包-------------------280
杏仁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70 乾豌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240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2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--------
維生素B6
維生素B6是一種共同酵素(coenzyme),在細胞中參與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代謝功能,也因為維生素B6參與體內某一部份的生化反應,因此我們可以
說維生素B6它與成長的關係密不可分。為生B6可溶於水,為水溶性且對熱和酸穩定,它在鹼性環境中會被破壞,同時對光敏感。一些食物在食用過程時,常會流
失不少養分。
功能:
1.參與一些氨基酸的代謝轉化生合成。
2.當作精神安定劑,以避免精神過敏、易受刺激等現象。
3.緩和憂慮感。
缺乏症:
1.嬰兒抽筋--某些奶粉中以高溫處理後,維生素B6被破壞,嬰兒吃後,便會發生。
2.貧血、嘔吐、衰弱、運動失調、腹痛、痙攣。
3.腎臟及膀胱結石--若蛋白質攝取量多,同時又缺乏維生素B6存在時,草酸產量較多,和鈣結合成草酸鈣,沈澱在腎、膀胱、尿道,便形成結石。
攝食過量副作用:
1.易產生依賴性
2.感覺神經系統失調
一般需求量:
維生素B6的需要量與蛋白質的代謝量成正比。成年男人的建議攝食量每天為每天2.2毫克,女性為2.0毫克。嬰兒建議攝食量為0.3-0.6毫克,一至十
歲的孩童為0.9-1.6毫克 ; 對於青少年而言,建議攝食量為1.8-2.0毫克。懷孕期增加0.6毫克,哺乳期則增加0.5毫克。
來源:
肉類、家禽、魚類.....等,我們可由下表知道哪些食物含有維生素B6。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5~130 豌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00
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2 白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90
大頭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0 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00
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00 牛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77
全麥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10 乾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0
豬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6~270 香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60
花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0 蘋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6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B6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--------#
維生素B12
維生素B12是所有維生素分子中最為複雜的,它是一抗惡性貧血因子,商業產品中多以氰鈷胺(cyanocobalamin)形式存在,這是最穩定的型
式,只是很少量存於體內。氰鈷胺為深紅色的針狀結晶,微溶於水,對熱安定,但在遇光或強鹼強酸的情況下會失去其活性。大量的抗壞血酸存於飲食中或加入血清
中會導致維生素B12的破壞。食物經過普通的煮食過程後,維生素B12的流失量會減低。
功能:
1.造血。
2.胃腸道、神經系統、骨骼..等細胞中均具有一定之特定功能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1.引發惡性貧血。
2.骨髓變性、舌炎、神經係症狀。
3.四肢僵硬、易受刺激、困倦、精神不振...等
過量攝食之副作用:
通常而言,維生素B12的攝食關乎於吸收能力,與飲食習慣較無關係。
副作用少見。僅少數個案顯示曾發生過皮膚潮紅,腹瀉情況。
一般需求量:
衛生署對正常人的建食量為每天5(μg)。罹患惡性貧血之患著,若注射維生素B12,平均每日0.5~2.0(μg)左右,便可預防症狀之發生。
來源:
幾乎存在於動物性食物,例如:肝、腎、肉以及乳品。
至於植物性食物則含量較少,故素食者較容易罹患惡性貧血。
葉酸 (造血維生素,維生素B9)
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蒼白時,我們可能推想他貧血,但貧血的發生有很多因素,可能因某人的膚色,體內色素等因素所影響!或著也有些人並非真正貧血,而
是家族遺傳之故,若我們只憑表象觀察所得即評斷貧血,這豈是智者所為!聰明的你想對這多知道一些嗎???...那就快快往下看吧!!
葉酸缺乏症出現於全球許多地區,並且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營養缺乏症。一些採減肥飲食者比較容易缺乏葉酸。另外腸胃疾患、癌症患者、貧血者葉酸的需求量要比一般人要高。在藥物方面,口服避孕藥、酒精、降膽固醇藥、抗癲癇藥、磺胺類藥物會阻礙人體對葉酸的吸收。
功能:
1.葉酸和維生素B12關係密切,為造血系統中的台柱。
2.骨髓中紅血球之合成即成熟之所必須。
3.蛋白質合成中,葉酸也佔一席之地。
4.現在一些葉酸抑制劑(ex:methotrexate)已被用來作為各種癌症之化學治療,作為抗腫瘤生長及細胞增生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1.血清濃度下降,骨髓中紅血球製造發生問題。
2.引發巨紅血球性貧血(macrocytic anemia),即紅血球數目減少,卻膨脹其自身的體積。
3.巨胚紅血球性貧血(megaloblastic anemia),紅血球漲大且未成熟,這種貧血現象會伴隨著白血球和血 小版的減少的發生。
4.生長遲緩。
5.吸收不良,熱帶口瘡,疲乏,舌炎,下痢,精神不振,呼吸短絀,皮膚呈現黑棕色,蒼白..........等等,以上病症發生並不一定會都有。
6.懷孕婦女葉酸的需求量要提升,不然懷孕婦女容易產,早產難產,出血....甚或嬰兒貧血....不過這會 因體質不同而有所異。
7.吃避孕藥的婦女葉酸需求量也要上升,否則皮膚方面容易色素沈積,易變為暗黑色或棕色。
攝食過量之副作用:
容易發生痙攣.....
一般需求量:
我國成人建議攝取量為 400 (μg),孕婦 800(μg),哺乳期為500 (μg)。
來源:
廣存於植物,尤其是綠色植物類,動物的肝和豆類食品中含量亦豐。
鮭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70 橘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3
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~13 牡蠣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40
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80 香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8
牛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0 菠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225~280
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6 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2~14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20~250 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280~330
胡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7 蘆筍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8~124
豬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5~140 甜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2
全麥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90 花椰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4
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71 香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0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葉酸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#營養成份檢查,檢索表
泛酸(維他命B5)
泛酸的名字來由是,廣泛存在於自然食物界中而得此名。它是一種黏稠性的黃色物質,對一些如光啊!熱呀!酸鹼!很
不安定,通常都以輔酵素( Coenzyme A)型式存在。可別小看他喔!它可以我們把青春留的更多些時日。
功能:
1.在代謝的角色上扮演一要角。比如醣的代謝,脂肪的代謝,以及蛋白質的利用上功不可沒。
2.膽固醇,類固醇激素的合成。
3.原血紅色素的合成,以及參與體內多多少少的生物化學反應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很少有證實人體會缺乏泛酸,因為它廣泛存在於一般食物中,但是還是有一些例子顯示:其會導致--腎上腺機能不足和減退,頭髮泛白,皮膚佈滿皺紋,容易疲勞暈倒等........
攝食過量之副作用:
不多見。
一般需求量:
成人每日食取4mg到7mg,嬰兒攝取3至5mg即可,懷孕及哺乳期則偏高。
來源:
廣佈於動物性食物,肝臟,酵母,蛋黃,豆類中量豐,蔬菜水果中則量偏少。
鮭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60~1100 香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00
全麥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300 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00
豬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70~1500 麥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00
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700 乾青豆----------------600~1040
牛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100 花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500
羊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00 橘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40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30~900 牡蠣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90
牛心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00 花椰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920
牛腦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00 黃豆粉-----------------------1800
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200 麥麩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400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泛酸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#
生物素
生物素是某些微生物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素之一,只要很少量即可助微生物之生長。其廣存於自然界中所以正常人不虞匱
乏,唯飲食大量缺乏時,可能會伴隨生物素的缺乏。
功能:
1.合成脂肪酸。
2.長期依靠靜脈營養的病人之補充劑。
3.參與體內某些生化反應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失去食慾,舌炎,精神倦怠,臉色蒼白,嘔吐.....等等症狀。
攝食過量之副作用:
腸道會自動分泌,排泄,故不易有副作用。
一般需求量:
仍未被協定出。一般將其訂為每日食取100μg至300μg之間。
來源:
內臟,蛋黃,豆類,穀類....等為最佳食物來源。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~5 巧克力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2
花椰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7 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
豬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~5 全麥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
花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0 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
牛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0 鮭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
牛奶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 牡蠣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9
牛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 玉蜀黍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
胡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 菠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
草莓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 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生物素的毫克數)
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#
Vit C
Vit c
即(抗壞血酸),為水溶性維生素,食品加工業中,做抗氧化劑以為保存食品價值,而在人體可加強維他命E之功能。極易在植物組織中被合成,動物方面,目前知
道人類身體無法合成,必須額外藉助食物中取得。維生素C極易在小腸、皮下組織、腹腔內被吸收,吸收後分佈至全身。水溶性的維生素C極易在水中造成流失,是
其一大特性。
功能:
1.合成Collagen(膠原蛋白)-以形成軟骨、骨質、牙釉質及血管上皮的重要基質。
2.促進脯胺酸轉變為氫脯胺酸之反應,而氫脯胺酸為構成膠原重要成分之一,因此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之生成。
3.維持結締組織之正常-因為膠原是構成結締組織之細胞間質。
4.參加體內氧化還原反應-維生素C可參加酪胺酸及某些物質的氧化反應。
5.製造腎上腺類固醇激素。
6.增進傷口癒合及增加對受傷及感染等壓力的感受力。
7.在受感染、發熱時,此維生素之損失亦隨之增加,故其對刺激之反應扮演重要角色。
攝取不足後遺症:
1.壞血病--初期=>感染、發燒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組織膠原的 脆弱。
=>牙齦炎、牙齒鬆動出血、肌肉退化、易疲勞
=>體重減輕、腹瀉、嘔吐、腿部壓痛。
中期=>骨質退化、發育不良、鈣化不全、軟骨脆弱 致骨頭移位。
=>長骨、肋骨末端變化 => 造成壓痛感
後期=>皮膚、黏膜、骨、關節、肌肉內普遍出血、 毛囊性淤點出血。
2.暫時性關節疼痛、激動、嬰兒與孩童之生長停頓、貧血、呼吸短促、傷口癒合不良 、及感染率增加。
3.血漿中、白血球中抗壞血酸濃度偏低。
攝食過量後遺症:
1.對某些人而言,可能會促進腎結石的形成
2.腸胃不適、抗凝血劑受干擾、紅血球之破壞、過量吸收鐵質及銅的利用不良、唯這些是一些臨床發現,目前這些聲明
未被證實,但若一昧的過量攝取,很顯然的此作法不甚明智,因其併發症的報告正與日遽增呢!!!
一般需求量:
下表以年齡來定義(舉例統計出美國人們和加拿大人每日對維生素C的須求量)
以當作大家參考之用(西方人之體格不同東方人,此值僅供參考)。 美國制 加拿大制
少年,成年男性 50-60 25-40
少女,成年女性 50-60 25-30
懷孕中婦女 70 30-40
哺乳中的婦女 90-95 55
抽煙者 100 45-60
(單位:毫克)
來源:
柑橘類水果和番茄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,清椒、菠菜、馬鈴薯中含量亦豐目前坊間有售維生素C的片劑,價錢方面也算還合理、便宜,故一般大眾可考慮維生素C的合成片劑。
橘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9 蘿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4
鳳梨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~10 甜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4
草梅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0 菠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9
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3 檸檬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5
西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~8 花椰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9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C的毫克數)參考自台灣常用食物營養成分分析表---------------#
營養成份檢查,檢索表
菸鹼酸(維生素B3)Niacin
文明在進步,生活的腳步也越趨於忙碌緊張,有時心理上便承受了莫大的壓力,使人精神崩潰而致異常,菸鹼酸對人的個性上便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。它可以使腦筋機靈,個性上較易為親近,使人愉等......好處。
你有聽過癩皮病嗎?..嗯!!.用它有效喔!.呵..切記,這和煙草中的尼古丁(Nicotine)不一樣喔!!!
功能:
1.生理上為傳遞搬運電子,使末稍血管舒張作用。
2.具糖解作用,組織呼吸,脂肪合成。(功能類似於維他命B群)
攝取不足後遺症:
1.疲勞,倦怠,頭痛,噁心,嘔吐,背痛,體重減輕。
2.食慾喪失,舌炎,胃酸缺乏,對稱性皮膚炎,神經症狀。
3.癩皮病末期時出現嚴重之皮膚炎,腹瀉,癡呆,甚而死亡。
攝食過量之副作用:
1.皮膚潮紅及癢。
2.血清尿酸值升高
3.葡萄糖耐受性減損。
4.肝臟方面的損害。
一般需求量:
衛生署規定成人每天攝取19毫克,女子為15毫克,發育中的青年為20毫克,懷孕期及哺乳期為18毫克。有些營養專家認為,發育中的青少年應每天攝取100毫克的菸鹼酸為佳,他們認為這對於身體和腦袋的發育至為要緊。
來源:
酵母,動物的肝臟,腎臟,麥芽和糙米
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2 花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.2
杏仁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6 玉蜀黍粉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1
白米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8 全麥麵包-----------------------5.6
豆莢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0 鮪魚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.6
雞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8.6 白麵包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2
麥芽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6 褐米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6
麥糊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2 麥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.5
青豆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1 心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6.8
蕃茄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.2 肝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.1
牛肉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4.0~5.5 舌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5.0
(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菸鹼酸的毫克數)